杜富国,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心中不朽的象征。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,原本在部队中默默无闻,但一场生死未卜的排雷任务让他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。2018年10月11日,杜富国在云南麻栗坡县执行排雷任务时,为了保护战友,英勇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灾难,最终失去了双手和双眼,然而,他的英雄事迹却感动了整个国家。国家对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和特殊待遇,给了他莫大的荣誉。
从贵州山村到战场的战士
杜富国出生于1991年11月,家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一个偏远山村。遵义是革命老区,这里的孩子们几乎都听过无数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,杜富国也不例外。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,父母是普通的农民,以种茶为生,但从小杜富国便养成了吃苦耐劳、踏实肯干的性格。虽然成绩平平,但他总是能够不畏困难,埋头苦干。村里的人常说,他是那种不声张、不求回报,却默默坚守自己责任的孩子。或许正是这种品质,决定了他日后投身军营,选择保护祖国、保护家园。
展开剩余84%2010年12月,年仅19岁的杜富国在国家征兵的号召下,义无反顾地选择参军入伍。那年寒冷的冬天,他背着简陋的行李告别父母,踏上了军营的征途。杜富国被分配到云南的一个边防团,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。云南的边疆生活异常艰苦,气候多变,风雨交加,他却始终没有抱怨过。杜富国常常说:“能为祖国守护边疆,我心里很踏实。”
为了百姓,他选择了排雷
云南的边境地区长期积存了大量地雷,特别是在中越边界一带。这些地雷不仅威胁着边防士兵的安全,也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。自1979年起,云南文山州已有近6000名村民因地雷受伤或致残。杜富国在执行任务时曾目睹过不少因为地雷失去双腿的村民,甚至有孩子因此丧命。每每看到这些,他的心里都沉甸甸的。他决定,若有机会,一定要为这些受苦的村民做些实事。
2015年6月,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边境扫雷行动,成立了云南扫雷大队。杜富国知道,排雷是一个危险重重的任务,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书,写道:“我年轻,身体好,愿意为人民除去灾难。”于是,他成为了扫雷大队的一员,开始了与地雷的艰苦斗争。
生死瞬间,排雷场上的惊险
扫雷,绝不是普通的工作,每一步都可能踩在生死边缘。大队的战士们每天都穿着笨重的防护服,拿着探测仪在丛林、山坡之间搜寻地雷。由于许多地雷已经埋藏了几十年,外壳锈迹斑斑,随时都有可能爆炸。
杜富国加入扫雷队后,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刻苦,很快就成了队里的骨干力量。他对排雷技术掌握得非常熟练,不仅熟练使用探测器和挖掘工具,还能根据地形判断地雷的埋设规律。战友们都说,他做事细致、勇敢,而他自己也毫不畏惧任何挑战。
2018年10月11日,杜富国和战友们来到麻栗坡县的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执行任务。这个雷场位于边境地带,地形复杂,雷种繁多。当天闷热的天气让防护服中的汗水不断流下,但没有一位战士敢放松警惕。下午2点多,杜富国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了一枚铁锈斑斑的手榴弹露出地面。他立刻向分队长报告,得到指令:“查明是否有附加引爆装置。”
所谓“附加引爆装置”,是指地雷周围可能设置有其他引爆机制,一旦触动可能导致连锁爆炸。杜富国毫不犹豫地让战友艾岩撤离到安全区域,自己则小心翼翼地接近那枚手榴弹。他蹲下身,手中操作工具轻柔地清理周围的土壤,动作轻得仿佛剥鸡蛋壳。然而,在他操作时,手榴弹突如其来地爆炸了。巨大的冲击波将他狠狠地掀翻在地,四散的弹片撕裂了他的防护服,双手被炸飞,双眼也被严重损伤。
爆炸发生后,艾岩奋力冲上前检查,发现杜富国已经昏迷,浑身是血。紧急救援人员迅速赶到,将杜富国送往附近医院。在经历了多次抢救后,杜富国的生命得以保住,但他失去了双手和双眼,年仅27岁。
国家给予的荣誉与照顾
杜富国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了全国,震动了整个社会。2018年11月,中央军委授予杜富国“排雷英雄战士”称号,国家对他表现出了特殊的关怀和待遇。他的牺牲不仅令全国人民动容,也为他本人和他的家庭带来了特别的照顾。
杜富国的现役军籍得以保留,这意味着他依然可以享受军人的薪资待遇。根据相关政策,因公致残的军人可获得伤残抚恤金。杜富国被认定为一级伤残,每年可以领取约8万元的抚恤金。对于来自贫困山区的杜富国来说,这笔抚恤金足以保障基本的生活。更重要的是,杜富国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全额负担,包括康复治疗和假肢的更换费用,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。
2019年7月31日,杜富国被授予了“八一勋章”——这是军队的最高荣誉之一,通常授予那些对国家防务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军人,而像杜富国这样的普通战士获得此勋章,实属罕见。此外,杜富国还受邀参加了许多国家重大活动,如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,他作为英模代表登上了观礼台。
杜富国不仅得到了特殊的待遇,他的家庭也得到了妥善的照顾。考虑到杜富国的父母年事已高且身体欠佳,国家为他们提供了养老金和免费医疗保障,以确保他们的晚年生活无忧。杜富国的妻子没有正式工作,伤后,国家为她安排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。而他的孩子未来的教育和就业也得到了国家的优待,享有优先权。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体现了国家对英雄的深厚情感,也给英雄的家庭提供了必要的支持。
重生后的奋斗与贡献
失去双手和双眼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,但杜富国从未放弃。他在重庆的西南医院接受了长时间的治疗,虽然身体的疼痛时常困扰他,但他从未抱怨过。护士们记得,刚醒来时,他虽然痛得无法入眠,却总是安慰他人:“我没事,不用担心我。”
康复过程中,杜富国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生活技能。佩戴假肢后,他不断练习抓物,从筷子到水杯,一点点找回曾经失去的能力。眼睛失明后,他依靠触觉和听觉感知世界。他鼓励家人:“我还能做很多事情,不用把我当病人。”
2020年8月,杜富国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,他被调到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,担任军队广播节目《南陆之声》的播音员。尽管他以前没有学习过播音,第一次录制节目时嗓音沙哑,但他凭借坚强的毅力和真诚的心,逐渐赢得了听众的喜爱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