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中泰两国空军的较量,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2015年11月在泰国呵叻空军基地举行的“鹰击-2015”联合演习。此次演习标志着中泰军事合作的首次正式展开,也是中国空军首次与东南亚国家的空军进行实战演练。中国派出了歼-11A战机,而泰国则派出了JAS-39“鹰狮”。当时大家普遍预期会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对决,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:歼-11A在多场模拟对抗中完全被“鹰狮”压制,尤其是在超视距作战中,居然以0:4惨败。这一消息一出,关于中国战机性能的讨论迅速蔓延开来,有人认为是装备不行,也有人认为是战术失误。
一、歼-11A与“鹰狮”的硬件差距有多大?
要理解这次演习的结果,首先得清楚两款战机的硬件背景。歼-11A是中国基于俄罗斯苏-27SK改进而来的重型双发战斗机,属于典型的三代机;而JAS-39“鹰狮”则是瑞典萨博公司研制的轻型多用途战机,已接近三代半水平。这两款战机在设计理念和性能上本来就存在较大差异,接下来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它们的差距。
展开剩余84%歼-11A继承了苏-27的经典气动布局,采用了双垂尾和三角翼设计,外观看起来威武雄壮,航程和载弹量也较为出色。但是,它的空重超过了16吨,沉重的机体在转向和爬升时常显得有些笨拙。相对而言,“鹰狮”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鸭式布局,前面有鸭翼,尾部则为无尾三角翼设计,空重仅为6.8吨,轻巧得像羽毛一样。这使得“鹰狮”在空中机动性极强,尤其在近距离格斗时,它的姿态调整速度快得令人惊讶,而歼-11A却难以跟上它的节奏。
简单来说,歼-11A就像是一个强壮的巨人,虽然力气大,但转身缓慢;而“鹰狮”则像是一个灵活的小伙,动作迅速。在演习中,歼-11A试图通过推力优势来应对,但“鹰狮”通过灵活的机动绕到它的后方。
在现代空战中,信息化能力尤为重要,航电系统堪称战机的大脑,负责处理信息和指挥作战。“鹰狮”配备了全数字化的航电系统,将雷达、传感器、数据链等功能进行高效整合,反应速度快得像一台超级计算机。而歼-11A的航电系统则相对老旧,采用的是苏-27那套模拟加数字的混合系统,处理速度慢,且数据链仅能单向传输。这就意味着,歼-11A只能接收指挥部的指令,却无法主动传输有效的反馈信息。这种老旧的系统在多机协同作战时非常吃亏,飞行员难以快速适应变化的战场局势。
雷达和火控系统是决定超视距作战中谁能占据优势的关键。“鹰狮”配备了PS-05/A脉冲多普勒雷达,能够探测160公里外的目标,并且能够同时跟踪10个目标,攻击4个,抗干扰能力也很强。而歼-11A搭载的N001型雷达探测距离仅为120公里,最多只能同时应对一个目标。这样的差距在演习中尤为致命,歼-11A往往在发现敌方之前就已经被对方的导弹锁定。
此外,武器系统也是两者差距的关键所在。“鹰狮”搭载了AIM-120C5/C7型中程空空导弹,射程达到80公里,采用主动雷达制导,发射后飞行员可以轻松转向其他任务。而歼-11A则使用了R-27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,射程为50公里,且需要持续照射目标,灵活性远不如“鹰狮”。近距格斗时,两者的导弹几乎不分伯仲,但在超视距对抗中,歼-11A完全处于下风。
在现代空战中,电子战能力往往能决定生死。“鹰狮”具备完整的电子对抗系统,包括干扰吊舱和拖曳式诱饵等多种装备,能够有效扰乱敌方雷达和导弹。而歼-11A则缺乏有效的电子对抗手段,最多只能依靠飞行员的经验来应对。演习时,“鹰狮”轻松通过电子干扰使得歼-11A的雷达系统瘫痪,飞行员根本无法判断敌方的准确位置,直接使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陷入困境。
二、演习中歼-11A的表现为何如此惨淡?
有了硬件差距的基础,咱们再来看“鹰击-2015”演习的具体表现。演习内容包括近距格斗和超视距作战,结果是歼-11A完全落败,尤其是在超视距作战中,0:4的惨败几乎让人心生寒意。
在近距格斗环节,歼-11A试图利用其双发动机的推重比来压制“鹰狮”,但“鹰狮”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,轻松绕到歼-11A的后方,最终以歼-11A无力反击告终。而在超视距作战中,“鹰狮”凭借先进的雷达和远程导弹的优势,远在歼-11A发现之前便已经锁定目标并发射导弹,后者几乎没有反应的机会。
此外,在电子战方面,“鹰狮”通过开设干扰系统彻底摧毁了歼-11A的雷达系统,使得歼-11A的飞行员根本无法获取敌方的有效信息。这种信息上的绝对优势,让“鹰狮”在演习中几乎成了歼-11A的噩梦。
三、败北之后,中国空军如何改进?
尽管这场演习让中国空军的歼-11A受到了严峻的挑战,但它的意义却不可小觑。通过与“鹰狮”交手,歼-11A的诸多短板暴露无遗,同时也为未来的改进指明了方向。失败不可怕,最重要的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。
演习之后,中国空军迅速开始加快新型战机的研发进程,歼-10C应运而生,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-15远程导弹,性能远超“鹰狮”。同时,歼-16和歼-20陆续投入使用,信息化水平和隐身能力均达到了新的高度。这些新型战机的加入,极大增强了中国空军与世界先进空军较量的底气。
然而,单靠装备更新还不足以应对现代空战的挑战,飞行员的训练和作战理念同样至关重要。演习暴露了飞行员在应对现代复杂空战环境中的短板,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高效的模拟对抗训练和战术更新。中国空军开始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战术技巧,重点加强多机协同作战和电子战应对能力,飞行员的反应速度和战场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此次与泰国空军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,随后的中国空军与其他国家的联合训练更为频繁。这不仅让中国空军能够在实战中了解其他国家的战术,同时也能进一步补齐自身的短板。毕竟,闭门造车无法与世界接轨,走出去见识更广阔的战场,才能真正提升实力。
总结来说,“鹰击-2015”对中国空军而言是一次痛苦的教训。虽然歼-11A在性能上完全被“鹰狮”压制,但正是这场失利,促使中国空军进行全面反思与改进。随着歼-10C、歼-16、歼-20等先进战机的不断服役,加上飞行员素质的提高,中国空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